共合文化发展研究有限公司

电话

咨询热线

18840052749

首页 关于我们 共合文化 共合团队 奠基专著 核心作品 时代共合 共合平台 股权合作 创投申报 申报规则

奠基专著

当前位置:首页-奠基专著

《意质体哲学》-袁轩-三元论哲学体系

发布时间:2021/05/30
《意质体哲学》-袁轩-三元论哲学体系

历史哲学以唯心、唯物、道学三哲唯论为主,并由此派生了心物、精质、物道等二元论体系。《意质体哲学》以人类为中心,上探天、中取人,下求地,形成天、人、地三才格局,核心为“合”,最高境界为“满”。 本哲学属于多元系统论体系。系统要素:意元、道元、空元、物元;系统结构:形而中、形而上、形而容,形而下;系统关系: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系统传化纽带:体相芯;系统龙眼:天志体。

袁轩老师电话(微信):18840052749
一.“意”论
“意”,既意识元,也就是意志精神,代表人类思想、理性思维、主观表达、生存目的等,并非指传统唯心神学思想,位居“形而中”。从人类自身来讲,由于理性意识诞生,自然开始由万物存在变成万事万物共存。也就是“事”因人而生,因人而亡。“事”是人类观察万物于大脑理性思维的结果,思维不确定性就决定“事”的不确定性,从而出现万千事理。意识有意志与精神之别。意志所表现的是自然物种最基本的生存力,具有客观属性,可通用于万物的表达。精神所表现的是人类特禀的思想及意志力,具有主观属性,只适用于人类表达。“事”为人精神之产物,可存在于人的意识中,也可以文本形式存在于空间中,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万事具有精神属性。总之,意志的本体在自然物,本质在生存力;精神的本体在大脑,本质是意志力。

二、“质”论
“质”代表宇宙形质,包括实质、虚质、空质。实散为虚,虚尽为空,实-虚-空是形质转换三性。实质对应物,既物元,属性为实性;虚质对应道,既道元,属性为虚性;空质对应空间,既空元,属性为空性。实质为动态实性存在,位居形而下;虚质为动态虚性存在,位居形而上;空质为静态空性存在,位居形而容。在现实中,我们能感知到的客观存在都是物道空三位一体,以此推演宇宙本源,即使追溯到微粒子态,同样具有物道空同列互根的基因,因此《意质体哲学》认为,宇宙本源在于物道空的客观存在。从天地视角看,形而容之空,形而上之道、形而下之器,是相对立的,从宇宙整体观来看,物道空组成宇宙整体,所以三者既对立又统一。.

“体”论
“体”也就是本体。本既本真、客观存在之意,包括物道空三方面,对应物有实性、道有虚性、空有空性,称为宇宙三性。本体包含本体结构和本体道法。对于宇宙空间体而言,本体结构指的是客观存在的大小星体,也就是空间自然体;本体道法指的是维持星系运行的平衡力,也就是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本体之上存在本体意志,相当于人体与意志的关系。本体意志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都代表自身的存在目的。对于个体,本体意志是为了适应物种自身需求所表现的生存力;对于星体,本体意志是维持自身稳定所需的平衡力;对于恒星系,本体意志是维持中枢恒星运转的原动力。宇宙在塑造万千物种的同时,给予每个物种平等的生存权利,又赋予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人作为物种的最高级,本体意志所表现的是约束物种,调适自然的能力。既“强食”权与“自控”权并用,使人类不至于重蹈恐龙时代的覆辙。
宇宙本体意志又称天体意志,高度升清至“天志体”,是自然法则的最高极,是塑造万物及星系的最高法力,也是人类信仰追求的终极目标。“天志体”为宇宙势能总汇之统帅,依附于宇宙本体而生,在内掌控着星系空间的能量分布,在外,把宇宙天体围固成一个圆球体并有序演化。“天志体”是建立在客观存在基础上的推理,属性归道。类比对象:人与宇宙。推理思路:宇宙本体相当于人本体,天体意志相当于人体意志,天志体相当于人之精神。本质导向:精神本质在意志力,天志体本质在势能力。因此天志体并非臆想中的创世神。
四 三元论体系

从历史界面来看,意、物、道为哲学的三个核心唯论思想,《意质体哲学》以此为三元合并而论,属于三元论哲学体系。从自然界面来看,物、道、空为宇宙三基元,《意质体哲学》三元平等而论,亦为三元论哲学。从《意质体哲学》构成体系来看,以人类意识元为中心,对物道空三基元客观理性的论述,属于四元论体系,但意元属于主观,物道空三元属于客观,并非同一界面的问题。所以《意质体哲学》应严格鉴定为三元论体系,要从同一界面,既从历史或从自然来判断本哲学的体系基元组成。
五 总述

意、质、体三者关系:“意”为认识中心,“质”为认识对象,“体”为追求目标,也就是以人类意识为中心去观察天地及自我,探索物道空,追求生命信仰之真理。人类信仰最终归宿于人类精神及自然意志,既万事法于“轩祖精神”,万物法于“天志体”,最终形成全新的信仰价值观。《意质体哲学》认为,宇宙本源在于物道空客观存在,也就是本源中已经客观存在着“体相芯”,同时芯子本身所具有的传化性信息性,导致物道在体相芯的不断演化传变中,出现万象更新,层出不穷的现象。

特别鸣谢:《意质体哲学》在编写过程中深受高懿德、朱国宾等众多思想家启发,在《对话实录》中更多体现的是“意质体哲学”及“共合文化”思想孕育发展过程,讨论群聊主要有高懿德组建的“中华当代诸子百家哲学院”及朱国宾组建的“地球村共合文化园地”,在这里向所有在思辨过程中给予我思想启迪的老师表示诚挚谢意!

2021年5月10日    袁轩   于沈阳

(注:意质体哲学主体构建时间:2021年1月8日-2021年5月10日)

 

                                                                                    《意质体哲学》部分纲目摘录                                                          

                                                                                   创始人:袁轩

                                                                                  第 人性论

孟子曰人性本善,荀子曰人性本恶,都是两个片面的论断。人性本于需求,无善恶之分。站在本善的角度看待问题就是用“正”否定“邪“,站在本恶的角度看待问题就是用“邪”否定“正”。立场不一样,判断事物的标准就不一样,其结果必然有失公允。所以回归无善无恶的人性本质,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考量问题,才能做出正确判断。比如二战时期,从中国角度看,日本人到中国来侵略就是敌人,从日本角度看,反抗的中国人也是敌人,如果站在公正角度看,日本侵略中国为邪恶,中国反抗侵略为正善。再如人吃肉食,常理看是为了丰富食物来源,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个要素。但从佛教来看人把动物吃掉是恶的,需戒肉食。站在客观角度来分析,人吃肉食是自然所赋予的杂食性,本无善恶之分。
如果人性本善,就不应该以享受肉食为生,如果人性本恶,人就无法追求真善美。本性是上天给予生命体的天性, 就如同小草吸收土壤中的养分、羊吃草、狼吃羊、人的杂食性一样,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故物质需求是生命体的共性。动物因为多了神经系统出现了感性,人因为多了智能意识出现理性,有了更高级的精神需求。所以人性本于需求,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需求是欲望之源,欲望是幸福之源,幸福又是美善和丑恶之源。当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欲望也会随之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幸福感,这幸福感有和善的,也有凶恶的。比如纳粹分子屠杀,会产生邪恶的幸福美感;反法西斯抗敌杀人,会产生正善的幸福美感。所以欲望满足获得的幸福感有善恶之别。
本质是事物表现的根本属性及最大差异性。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精神,故人的本质在于精神。如果从人性角度看本质,人从动物进化而来,具有动物同样的需求本性,人与动物的本性都在于需求。对人而言,需求既能让肉体有生命,又能让精神得到满足,是生命精神之源。人作为生命体,无法脱离为维持生命所必须的需求本能。善恶只是人脱离动物体后,欲望得到满足所表现的精神分界,不能作为人性根本的判断。人性是本能之性、需求之性,并非指精神层面的善恶。
综合以上分析所得,人欲望需求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幸福感,被人为地划分出善恶,是精神层面衡量好坏的标准,并非人性之根。美之源在善,丑之源在恶,人性之本在于需求。

                                                                        第十二章 宇宙三性

按照人们普遍认识,宇宙存在两性,既虚性与实性,其实大家忽略了空性。宇宙以空间、物、道三基元构成,就必然各有其性:空间对应空性、物对应实性、道对应虚(化)性,此为宇宙三性,也称存在三性。空间本身是存在的三维,时空包含了空间及空间演化过程,是拉长四维的, 因此时空的概念包含了空间。如果我们站在空间的角度解释问题,可用空间一词;如果要站在宇宙演化的过程解释问题,可用时空概念。
一 空性
1.空并非无

空就是空洞、没有任何内容之意。按照人们的普遍理解,空就是无,没有的意思,但与有对应的无并不是完全没有,是存量变化的过程。比如,旧房倒塌,我们可以说房子没有,新房盖起来,我们可以说房子有;河流里的水被太阳蒸发变成无,蒸发到天空又降雨成河变成有;煤炭燃烧成灰变成无,供暖升温变成有。所以从有到无,只是存在状态变化,并不是完全没有。这种状态改变可以由一物变成另物,也可以由实体的能量物质转化为虚化的道能。

2.中态转换

空是有与无之间互相转换的中间空态(中态),以静态容纳为特性。无论是从有变成无,还是从无变成有,都需要借助于中态转换。如果把这种中态转换缩小来看,就类似于搅拌机的固定中轴,有静才能有动。如果把这种中态转换扩大到整个自然来看,物质能量的运动演化需要以空间为静态中转,从而形成了内空间的物道结合体及外空间的能量虚空态,这样整个宇宙就以静空间为容纳而内存在运动。人类放眼自然,空旷无际,万象更新。空所对应的是空间,为可见之空、存在之空,纯粹之空。万物的演变都需要借助于空间完成,没有空间,万物不变,时间凝固,因此空间就是自然演化的容纳,无空不成物。

3.三方论证

空间有空性,就是排除物与道的绝对空态,也就是纯空间。故不能用物的标准来衡量空的存在性,也不能用道的标准来衡量空的存在性,但可以用实践论证、对比论证、逻辑反证三方面论证。实践论证就是我们放眼所及,外空辽阔,刨物所见,内空可窥。对比论证就是物道存在,空必存在,否则物道就没有容纳之所。逻辑反证就是否认物的存在性才能否认空的存在性,但物的存在性肉眼可见,无法否定,由此反证空是客观存在的。

二 虚性
虚并非空,虚是渐空,虚尽则空至。道为虚化不可见,空间所能达,亦是道(能)所及。空间为空,道为虚,肉眼均无法分辨,所以就容易被大家混为一体,被误认为空间=道。这样就导致哲学、科学、物理学等很多问题厘清不明,解释问题自相矛盾,思想混乱。空间与道的区别在于:空间属于静态存在,道属于动态存在;空间是道的容纳,道是空间的内存。
1.动态证明
冬天点燃火炉,我们刚开始感觉寒凉,之后开始温暖起来,说明能量燃烧后是向四周运动扩散的。白天地球接受太阳能辐射,温度升高,太阳与地球之间有遥远空间距离,证明能量流动,地球才能获得热量。
2.逻辑反证
大雾初散时,在太阳光的映射下能看到雾气在流动,由雾气可反证能量在空间的存在性。能量在空间存在,就可以证明能量,也就是道是空间的内存。
3.对比论证
道为动态,并带着物动,必然有静态对应,与物道同元的只有空间,因此可推理空间为静态。空间不动,内存之物及能量信息等在动,符合物质能量运动律。

三 实性

物有实性,所谓的实性指的是有结构质,与道空结合构物,肉眼可及,因此我们不用论证感官就可以获知。但现在有个历史遗留就是,物无处不在,很多本源哲学就是否认物的存在性,认为精神造物,道生万物,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同样以物为本否定虚空的存在性也是不可取的。

四 互根性

物道空都是互根的。无物不成道,无道不成物,主要表现在物道结构成体及体能外散方面,这是物道的互根性。空是物道的容纳,物道是空的内存,主要表现在物道结构的空间必须条件及空间本身的零和转换功能,这是物道空的互根性。只有认清宇宙有三性,并且放在同一界面认识,对现实世界才有更好的解释,否则悬疑难解。
自然界互根的东西并不是很多,大的方面比如阴阳互根、物道互根、物空互根、道空互根,其实所有的互根都是物道空互根派生的。互根表现在双方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比如花与水土壤氧气、思想与大脑等表明看是互根的,其实不对,花离开土壤氧气水不能存在,但土壤氧气水离开花可以存在,思想离不开大脑,但大脑可以没有思想只有意识。

五、三者关系

实散则虚,虚尽则空,空满则实。具体对应的自然可以这样理解,比如太阳本身为实,辐射能量则为虚 ,虚布散耗尽则为空。
六、总论

如果跳出三界,认清宇宙三性,大家就会明了,宇宙本相是虚空体,所有的客观存在都占据空间并具有时空形式,不能以物的标准来衡量虚空,也不能用虚空的标准来衡量物。空间的时空形式是以空态静止存在的;物的时空形式是以实态运动存在的;道的时空形式是以虚态运动存在的。

实性、虚性、空性是三个界面的问题。如果以物的实性存在标准来否定道及空间的虚空性存在,就相当于用虚空性否定实性,都是片面的。正所谓空中有物道,物中有道空,道中有物空,三元相合,是构成宇宙本源及现实虚空体的必要条件,一元否定它元,等于自己否定自己,无法成立。

                                                                     三章 宇宙本源论

《意质体哲学》认为宇宙本源在于:物道空客观存在。认为宇宙由物元、道元、空元三元构成,三元平等互根组成宇宙虚空体,是客观存在宇宙本相。虚空体之虚意指的虚化之道,空意指空间,体意指星体。星体为实体,星体广布能量到空间为“散”,散为虚化存在,虚尽则空至,空既空洞全无。既实散为虚,虚尽为空。实-虚-空为宇宙形质转换三性,故宇宙存在物元之实性、道元之虚性、空元之空性。

《物道理论》认为世界本源在于:物与道的客观存在,既物、道、在三元平等,客观存在有广义之空间狭义之物道之解,与《意质体哲学》有一定的区别。

《意质体哲学》为宇宙本源说,是人从自然角度看本源,偏于客观。《物道理论》为世界本源说,世界既人之世界观,是人从人的角度看本源,偏于主观。《意质体哲学》本源三元并列为物道空,《物道理论》本源三元并列为物道在。《物道理论》是个人世界观不成熟时的学说,《意质体哲学》是个人自然观成熟时的学说。但两个本源说都是以客观存在为出发点及落脚点。

《物道理论》在构建本源学说时只考虑到物道二元,没有考虑到空间因素,后来在实践中看到不足,就把客观存在分出广义与狭义之解。这种解释有一定的人为因素,没有把空间放在正确位置,并且物、道、在并不是同一属性词共位,有拼凑之嫌。《意质体哲学》对宇宙三性认识有了质的蜕变,把空间放在与物道同列的位置,排除了人为因素,真正站在自然角度看待问题,是从现实世界通向真理世界的本源论哲学体系。

哲学的高度取决于对本源问题的认知水准。《意质体哲学》把本源问题直接推向“物道空的客观存在”,纳入“客观存在”,就是把所有的本源问题全部堵死,让因果律在此失效,停止无端的追问。从本源最高点再推理到现实世界,依然能够获得有效支撑,实现了本源与现实的无缝对接。这些都是本源哲学的命门所在。道本源、物本源、精神本源都是有高度无实用的本源说,越往现实推理越矛盾,最后走入死胡同,这是不争的事实。

《意质体哲学》认为:物本、道本、空本是宇宙本源实景,既客观存在的微态本物本道及本然空间。至于微态到什么程度,本然到哪个阶段,也是用客观存在来诠释,就是客观存在那个状态,这样就停止了人们思想上对物道的无限细化,让那些毫无意义的物质量子化、光子化、空子化等假说概念词从此失效,把人的思想从理想世界直接拉回到现实世界,回归到自然本位。
人可以前后上下四个角度全方位看自然,但自己的项背永远看不到。每一个人的学说也一样,不论如何完善,总有残缺的地方,这个地方别人能看到。如果构建学说者认识到这一点,并有自残的勇气,就不会把思想闭域在自我空间,愿意接纳别人的意见。
《物道理论》最初只能做到物与道两个角度看本源,投入实践辩论后逐渐意识到意与空的问题,到《意志体哲学》阶段,已经集纳了背项残缺之学,形成了5个角度立体看世界。但《意志体哲学》并非完满之学,我所见的只是我个人的思想,集纳大家所闻的只是大家的思想,这些只是自然一域,从现实世界到真理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意质体哲学》只是追求真理之学,而并非真理之学,不会自满于此而裹步不前!
                         

                                                                                  第二十七章 德美论

1.自然之德与人类之德
大自然是真正的创世主,人世间所有一切并非上帝赐予,而是代表宇宙法则最高极的“天志体”。天志体以势能力为统帅,体相芯为传化因子,促使无机物演化成有机物,为生命诞生埋下活种。从植物到动物到人类,宇宙平等塑化物种同时,也给予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让人类站在食物链的最高级,这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厚德,承载着万物生机繁衍,供给人类发展壮大。
人只能立世,不能创世,屈身于自然,才是人类之德。面对自然规律,我们应心怀敬畏之心,而不应逆天行事,逆天就是逆德,违背天理。人类只有顺应自然法则,才能立世,人定胜天只能离世。自然供给人类吃喝玩乐住,就像我们的衣食父母,应该心存感恩之情,善待自然,而不能无止境索取破坏。
自然创世,自有厚德,天在德在,为创世之本,天在德失,无一繁衍;人立于世,德存于身,人在德在,立世之本,人在德失,离世之始。故自然之德在于创世,人类之德在于立世。
2.自然之美与人类之美
自然在创世的同时,也把自身之美表现于外。美来源于自然,呈现于人类,没有人类,就没有欣赏对象,自然美也就失去意义。灾害频发,人类喻之为穷山恶水,黄沙漫天,人类比之为凶神恶煞,荒山秃岭,人类喻之为不毛之地,此为自然不美也!风调雨顺,人类喻之为地厚物丰,百花齐放,人类比之为万紫千红,美丽春天,人类喻之为春色满园,此为自然之美也!故调和完满是自然美的本质。
人类在立世同时,也感受到自身美感。美感源于本能需求,是生理上的喜悦感,没有本能需求,就没有美感。看到巫婆装神弄鬼,给人以丑态;看到女子婀娜多姿,给人以美感。骗财骗色者,我们斥其为丑陋无比;济困扶危者,我们扬其为溢美人间。吃上可口佳肴,我们能感其美味;饭菜里看到苍蝇,我们会感其恶心。故人类的本能美来源于需求欲望。

3.项背之德  残缺之美

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此为人之常德;尊老爱幼,孝悌崇祖,此为人之大德;尊祖敬天,顺应天道,此为人之高德;望其项背,指明缺失,此为人之圣德。梳妆打扮,妩媚动人,此为人之外美;温文尔雅,娴静端庄,此为人之内美;忠勇双全,侠肝义胆,此为人之尚美;自知残缺,勇于改正,此为人之完美。

每个人都有项背残缺,是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别人看到而不纠之,为庸者之举;指出并污蔑之,为小人之举;指出并纠之,为君子之举;纠之反被其辱再纠之,为圣人之举。圣人之所以为圣,定有常人不及之处。项背残缺,常人不明圣人自通,只有德美兼备者方为完满人生。

4.总论

调和完满是自然之美,残缺为人类之美。人类美有外表美,内在美,高尚美,完满美,认识到残缺才能称之为完满的美。美的本体在自然及肉身。美的本质从本能上在性,从大脑意识讲在意象,从情操角度讲在德。人源于自然,必然有自然之性,通性在志,志有目的,目在和满,满有残缺,缺有和美,美有德才,才有睿智,智通人性,性通德美,厚德致美方为天地人志。

 

                                                                                  第二十九章 合满论

历史上的儒释道都有自己的核心字,比如:儒家核心是仁,最高境界是中;道家核心是道,最高境界是无;佛家核心是缘,最高境界是空。一字诠释,浅显易懂,让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更容易被百姓接受。在《意质体哲学》结束篇,我用单字概况本哲学核心为“合”,最高境界为“满”。所谓的“合”指的是天地人合,也就是形而下,形而上,形而容、形而中之合。所谓“满”指的是完满,就是重视项背之学,有残缺意识,才能走向完满。故《意质体哲学》又称为合满之学。
1.天地人合
人立于世,仰望苍天,俯视大地,往往心生疑窦:自然之大,天地之宽,人之渺小,真理在何方?道学家提出真理在天,道本思想应运而生;物学家提出真理在物,物本思想诞生;心学家提出真理在神,神本思想产生;佛家提出性空观念,看破空象方入真理世界。正可谓道者言道、物者言物、神者言神、空者言空,针锋相对,老死不相往来,以至于后人墨守成规,唯学成风!道本物本佛空与客观相近,可归类为自然哲学。唯心神学属于主观想象,只能说是虚幻哲学。但唯心思想并非全是虚幻,脱离神学的唯心思想真正把人放在重要地位,比如美学、逻辑学等。《意质体哲学》是把自然哲学中的物道空及脱离神学的唯心思想融合到一起,以 “天志体”为信仰,集合“三才”思想,“体相芯”为纽带贯通人与自然,在继承各家优秀思想同时,彻底打通历史哲学瓶颈,提出众多全新的哲学观点并深度剖析,不留悬疑,形成历史上真正意义的“合学”思想。
2.残缺完满
历史上的唯物、唯心、唯道哲学受到“唯”的束缚,都属于残缺体系。其实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残缺当完满,唯我独尊,这就导致现在哲学家大多刚愎自用,无法吸收正确的思想。自然是完满的结合,但人类的思想是残缺的,主观永远代替不了客观。《意质体哲学》虽然打破历史唯哲束缚,形成合学思想,但并不回避残缺问题,完满只是一种境界追求。人类只有认识到自身的残缺,才能走向更加完满,因此《意质体哲学》主张:残缺完满、与时俱进。

3. 合而满之

合是《意质体哲学》的核心字,最高境界满必然与合字相通。合不是做表面文章,虚情假意,挂羊头卖狗肉,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内质融合。满不是绝对的完满,要求天衣无缝,与世无双,而是追求上的完满。物道空三元平等在于合;天地人三才而论在于合;物道理论、医道医德、尊祖敬天三足鼎立在于合。打破唯心唯物唯道牢笼壁垒在于满;项背之学、残缺之美在于满;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于满。合而满之,不合何以能满?合而弥满,满而弥强,强而弥合 ,这是合与满的内在逻辑。

4.格致之合满

《物道理论》又称格致哲学,本人也自勉为格致学家。格致学是中国的“古代科学”,但其境界要高于现代科学。格致学提倡实际主义,一切以实际存在为依据研究事物,追求真理。科学在坚持实证的同时又提倡假说,甚至在假说基础上再假说,形成假说与实际背离。《物道理论》“合”古代与现代之优,摒弃假说之劣,推陈出新而近“满”。

5.生命之合满

《医道医德》是以中医为基础构建的生命哲学。医德为行医之心,医道为行医之术,健康为生命之满。医者只有心术“合”一,才能成就生命之“满”。合要求医德与医道的完满结合,满是生命健康的指引,并非实满。医生只有做到道德合一,才能托起生命之和满。

6.信仰之合满

《尊祖敬天》是《意质体哲学》构架下的信仰哲学体系,以尊崇祖先功德、敬畏天道为根本出发点。古人的信仰对象或者是人神,或者是天神,《尊祖敬天》以天人相“合”而论,并摆脱人们的迷信思想,从人神发展到人的精神,从天神发展到自然法则,形成“满”而不俗的真理价值观。

7.鼎立合满

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有三足圆鼎四足方鼎之别,本哲学体系以《物道理论》、《医道医德》、《尊祖敬天》三足鼎立,意质体为鼎上圆“合”,天志体为盈“满”龙眼,形成根基牢固、圆文合通,信仰真满的鼎立合满之作。

8.后记

《意质体哲学》自2021年1月8日执笔至3月24日初步完成,用时近3个月,之所以能快速合满成型,与高懿德教授倾心打造的百家哲学院密不可分,也可以说是物道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一篇经典力作,借此机会向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致谢高懿德教授万物意志论及朱国文老师残缺零位演化方面的深入引导,并特别向李云川、朱鲁子、董克强、曹敬威、鲁天鹏、赵智明、徐哲、路东来、柯领、高剑、柳公、桑迪等老师表示感谢,感谢大家的启发。愿大家能同舟共济,共同铸就大中华合满哲学!致敬所有人。

2021年3月24日11:40于沈阳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公司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长白南街251号

咨询热线:15942096836